一、
生病确实能少交个税,2 类优惠可享受!
不管是自己生病、家人(配偶 / 孩子 / 父母)患病,只要符合条件,都能通过 “个税专项附加扣除” 或 “大病医疗扣除” 减少缴税金额 —— 这是《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》明确规定的福利,2025 年政策延续执行,没有调整,大家可以放心申请。
二、第一类优惠: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,一年最多能扣 8 万!
这是最核心的 “看病减税” 福利,针对 “医保报销后,个人自付金额较高” 的情况,具体规则要记牢:
1. 哪些人能享受?
本人、配偶、未成年子女(未满 18 岁)发生的医疗费用,都能申请扣除;
父母的医疗费用,目前暂不能通过子女的个税扣除(后续政策若调整会及时更新)。
2. 扣多少?有 3 个关键标准
起扣线:医保目录内的医疗费用,扣除医保报销后,个人自付部分超过 1.5 万元的部分才能扣;
扣除限额:一年最多能扣8 万元(比如自付 10 万,只能扣 8 万;自付 5 万,能扣 3.5 万);
扣除时间:不是看病时扣,而是在次年 3-6 月的个税年度汇算清缴时申报扣除(比如 2025 年看病,2026 年 3 月申报)。
3. 举个例子:能省多少钱?
假设你 2025 年工资年收入 15 万,扣除 “五险一金” 2 万后,原本应缴税部分是 13 万(起征点 6 万 + 其他扣除后);
同年你生病,医保报销后自付了 4 万元,符合大病医疗扣除条件(4 万 - 1.5 万 = 2.5 万可扣除):
扣除前:应纳税所得额 13 万,按税率计算需缴个税约 7480 元;
扣除后:应纳税所得额 13 万 - 2.5 万 = 10.5 万,需交个税约 4480 元;
相当于少交 3000 元个税,看病负担直接减轻!
三、第二类优惠:日常医疗相关的 2 个 “隐性减免”
除了大病医疗,还有 2 种常见情况也能间接少交税,很多人容易忽略:
1. 企业发放的 “工伤医疗补助金”:全额免税
如果是因工作受伤,企业按《工伤保险条例》发的 “工伤医疗费用补助”“一次性伤残补助金”,不用交个税—— 这部分钱直接全额拿到手,不算在工资收入里。
但要注意:如果是企业发的 “普通医疗补贴”(比如每月发 200 元门诊补贴),需要并入工资缴个税,别搞混!
2. 购买 “税优健康险”:每年最多扣 2400 元
市面上有一类 “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保险”(简称 “税优健康险”),买这类保险的钱能在个税税前扣除:
扣除标准:每年最多扣 2400 元(每月 200 元);
适合人群:比如自由职业者、没有企业医保的人,既能保健康,又能少交税;
注意:买的时候要认准 “税优识别码”(保单上会标注),没有这个码的普通商业健康险,不能享受扣除。
四、手把手教你:大病医疗扣除怎么申报?(附 3 步操作)
不用跑税务局,在 “个人所得税 APP” 上就能搞定,全程 5 分钟,关键步骤别错:
步骤 1:准备 2 类材料
医疗费用票据:住院费用结算单、门诊收费票据(要能看到 “医保目录内自付金额”);
医保电子凭证:在 “国家医保服务平台 APP” 上查 “年度医疗费用汇总数据”(推荐用这个,数据更准确,避免手动填错)。
步骤 2:打开个税 APP 填信息
打开 “个人所得税 APP”,首页点击【专项附加扣除填报】;
选择【大病医疗】,年份选 “看病的年份”(比如 2025 年看病,选 2025);
填写患者信息:如果是自己,直接选 “本人”;是配偶 / 孩子,填对方身份证号和关系;
填医疗费用:推荐点击【查询】,直接同步 “国家医保服务平台” 的自付金额(避免手动算错);如果手动填,要填 “医保目录内自付超过 1.5 万的部分”。
步骤 3:提交后,汇算时自动抵扣
填完提交后,等到次年 3 月个税汇算(比如 2026 年 3 月),APP 会自动把 “大病医疗扣除额” 算进你的应纳税所得额里,直接减少缴税金额 —— 如果之前多交了税,还能申请退税!
五、常见误区澄清:这 3 个坑别踩!
❌ 误区 1:“所有医疗费用都能扣?”
✅ 只有 “医保目录内” 的费用能算,比如进口药、美容整形费用,不在医保目录里,不能扣。
❌ 误区 2:“配偶的医疗费,能让我和 TA 都扣吗?”
✅ 不能重复扣!比如配偶自付 4 万(可扣 2.5 万),要么让配偶在 TA 的个税里扣,要么让你扣,只能选一个人。
❌ 误区 3:“去年的大病医疗,今年没申报,是不是就不能扣了?”
✅ 可以补申报!比如 2024 年的大病医疗,2025 年没申报,2026 年汇算时还能补填,别浪费优惠。
最后提醒:2 个关键细节别忘
票据要保存好:虽然 APP 能查医保数据,但纸质票据建议保存 1-2 年,万一税务部门核查,能证明费用真实性;
各地政策无差异:大病医疗扣除是全国统一政策,不管你在一线城市还是小县城,扣除标准(1.5 万起扣、8 万限额)都一样,不用怕地域区别。
如果家里有病人,别错过这个 “减税福利”—— 能省一点是一点,减轻看病负担才是真的!如果操作时遇到问题,也可以打 12366 税务热线咨询,工作人员会详细教你。
郑州股票配资,配资网络炒股,短期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