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广州在23家医疗卫生机构启动的“一次挂号管三天”服务迎来“满月”。广州市卫生健康委表示,一个月内,试点医院共为约1.95万人次提供免费续诊服务,为市民节约挂号费近50万元。下一步,广州将根据试点情况,计划扩大“一次挂号管三天”医疗卫生机构的范围。
解决患者就诊之困
“一次挂号管三天”服务的初衷,是解决患者因检查检验结果未及时出具,需要多次挂号看诊的问题。该服务允许患者在首诊后3天内(含首诊当天,一般为3天)免费续诊同一科室,由医生解读检查结果并完成后续诊疗,减轻多次挂号带来的时间与经济负担。
6月18日,广州正式在23家医疗机构推行“一次挂号管三天”服务。事实上,在服务推广前,已有部分医院率先探索这一便民措施,为政策的顺利落地积累了经验。
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门诊部负责人李晓锋介绍,医院在今年2月启动了院内试点,截至7月,该院已累计为7000至8000人次患者提供免费续诊服务,节省挂号费超20万元。
“对患者来说,这是非常有实感的便民举措。”李晓锋说,患者续诊流程既可通过线上公众号自助完成,也可在医院一站式服务中心现场确认,由系统根据医生出诊安排和号源情况分配续诊号源,提升了就医的便捷性和效率。
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,“一次挂号管三天”服务被拓展为更灵活的“一次挂号管七天”。门诊部主任冯伟红表示,医院的系统增加了续诊预约功能,并对全体医护人员进行政策与流程培训,引导患者使用这项便民服务。“患者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不折腾,省钱又省力,满意度和信任感同步提升。”
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(下称“广妇儿”)同样收获良好反响,在服务实施一个月内,为约2000人次患者提供了续诊服务。医务部主任贾炜表示,续诊患者主要为儿童群体,通过医生在诊间直接安排续诊,患者省去了再次挂号的麻烦,极大优化了就诊体验。
他介绍,广妇儿依托先进的七级电子病历系统,新增“一次挂号管三天”功能模块,实现患者诊疗信息的全流程管理和跟踪。医生可在系统中实时查看患者检查进度、预约续诊号,并合理安排后续诊疗计划。同时,医院还通过大数据分析复诊规律,进一步优化号源分配和诊疗资源配置。
续诊服务需理清边界
便民措施落地的背后,是医院在检查提速、医生协调、系统支持等多个方面的深度调整。
不少医院将重心放在了检查检验“提速”上。“医院明确要求,所有检查必须三日内完成,这倒逼我们要优化流程,提升效率。”李晓锋介绍,为此,医院扩大CT、磁共振、胃肠镜等预约量,将相关检查安排延伸至周末和夜间。
贾炜表示,广妇儿目前门诊检验项目中,约86%可在1天内出具结果,包括血常规、生化免疫、超声、X线等项目。“当天查、当天出结果,才能最大程度减少患者跑第二趟的可能。”
与此同时,部分医生在服务施行初期曾有顾虑,比如担心非首诊患者存在沟通障碍、医疗责任界限不清等问题。李晓锋表示,医院通过反复沟通、制度引导,鼓励尽量由首诊医生继续接诊;若首诊医生未出诊,则由科室内协调安排同级别医师接续,确保患者的安全。
冯伟红也提到,续诊号源可能会占用原本就紧张的专家号源。为此,医院同步建立了护士协调机制,在原医生停诊时,由护士根据专业方向安排合适的当日医生接诊,确保诊疗的连续性与专业性。另外,医院动态调整首诊与续诊号源比例,确保整体号源使用平衡有序。
尽管政策实施效果良好,但部分患者对“续诊”的理解仍存在偏差。“有患者一周后仍拿着旧挂号单要求续诊,也有患者以为跨科室也能免费回头看报告,这些都不在政策适用范围。”李晓锋提醒说。
贾炜补充说,“一次挂号管三天”服务主要针对的是首诊当天未能完成全部诊疗流程的情况,提供三日内的免费续诊服务。例如,一名发热的儿童在就诊当天完成了检查、拿到了结果,并据此开具了药物,那么该次诊疗已算结束。如果孩子一两天后再次出现发热症状,再次就诊则属于新的病情,需重新挂号。
“我们将结合大数据分析患者复诊规律,进一步优化资源调配和政策实施路径。”他说。
目前,市卫健委正开展调研分析,为下一步扩大“一次挂号管三天”医疗卫生机构范围做准备。随着更多医院纳入试点,这项服务将惠及更广泛人群。
南方+记者 厉思璇
通讯员 穗卫健宣 周颖怡 胡颖仪 周密
郑州股票配资,配资网络炒股,短期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