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相信每一个家长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孩子在学习上有所突破,取得好成绩。但往往正是因为抱着这样的心态,很多家长可能就会产生焦虑,甚至过度干预孩子的学习,这不仅起不到帮助孩子提升的正向效果,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状态和成绩。
那么,如何才能帮助孩子真正做到在学习中不焦虑、不急躁,平稳地应对学习中的挑战呢?01
给孩子空间和信任,避免焦虑情绪的传递
其实我们不难发现,那些数学成绩特别好的孩子家长通常有一个共同的特点:懂得给孩子足够的信任和空间。
比如孩子平时做作业时,家长不要时刻在旁边催促,而是选择去做自己的事情。之前后台有位学霸家长,她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她从不催促,孩子一开始也总是拖延、漏题,但是一段时间过后,孩子慢慢开始主动完成作业。在对孩子保持信任的同时,也要让孩子明白,做作业是自己的事情。
家长的信任和支持才是孩子保持从容和自信的关键,也能让孩子更轻松地面对学习中的种种困难。所以千万别被焦虑和急切牵着走,要是家长总被焦虑和急切牵着走,孩子很容易感受到家长的紧张情绪,进而背上不必要的压力与负担。02
尊重孩子的独特成长节奏,避免攀比
许多家长在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优秀时,会不自觉地拿自家孩子进行对比,这种做法很容易让孩子感到自卑,甚至否定自己的能力。那些成绩优异的孩子,他们的父母从不拿其他孩子和自己家孩子做对比,因为他们明白: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。
家长的支持应该是无条件的,孩子在父母眼里应当是最独特的。所以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孩子努力的过程,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认同和支持,而不是通过这种比较来'倒逼’孩子努力。
03
以问题为导向,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
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,难免会犯一些错误。家长在批评孩子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,避免过度指责。尽量通过引导让孩子自我反思,以此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。
引导孩子反思不仅能帮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,还能让孩子更加清晰地看到问题所在。比如孩子做错题时,家长不妨这样问孩子:你觉得这个问题出在哪里?下次再遇到需要注意什么?通过这种引导,孩子能够:
① 逐渐学会自己分析问题,而不是依赖家长直接给出答案;
② 通过反思总结,有效避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;
③ 从每次错误中成长,提高具体问题的解决能力。
批评和引导要相互结合,孩子才能在错误中成长。
04
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:做学习的主人
很多家长总是习惯给孩子安排一切,包括学习时间、复习内容等,这种过度的干预往往导致孩子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。长此以往,孩子习惯了依赖父母,到了高年级,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就会暴露出来,导致学习效果不好,成绩也会快速下降。
孩子做得好不好其实和家长的催促关系不大,而是在于孩子能否学会自己掌控学习进度和方向。家长要做的应该是多引导,而不是事无巨细地替孩子安排所有内容。
PS
家长通过日常的行为和态度帮助孩子建立起正确的学习习惯和心态,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郑州股票配资,配资网络炒股,短期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